予以公开 B
谢亚芳委员:
您提出的《关于老旧小区改造要建好更要管好的建议》的提案已收悉,市住建局高度重视,安排专人负责提案回复工作。现结合我局工作职能,综合会办单位意见,作出如下回复:
一、基本情况
2019-2023年,我市自下而上、上下联动共计申报了688个老旧小区纳入国家支持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,受惠居民134135户。一批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、居住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正在解决,公共服务配套短缺的问题正在缓解,群众宜居质量得到明显改善,整体城市环境面貌也得到提升,工作推进有力有效。2021年11月17日,咸宁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“长效管理机制”被住建部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》(第四批)予以推广。
二、主要做法
老旧小区改造“三分建,七分管”,改造完成后的管理和维护,是影响小区质量“可持续”的关键。我市坚持共同缔造理念,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“红色物业”全覆盖相结合,改前有条件申报、改中精细化施工、改后长效化管理,确保改造成果长久惠民。
(一)坚持共同缔造,严格项目申报。将共同缔造理念贯穿改造全过程,突出居民主体地位,实行“六个前置”,即将“成立小区党组织、多方协商共治、签订居民公约、拆除违法建设、出资参与改造、承诺接受后期物业管理并交纳费用”作为申报改造的前置条件,优先将群众意愿强烈、支持率高的老旧小区纳入年度改造计划,确保改得顺、改得好。
(二)坚持因地制宜,创新改造模式。一是连片改造。遵循“小归大、散规整”的原则,打破小区围墙间隔,推进相邻小区联动改造,加强服务设施、公共空间共建共享。如咸安区祥和苑小区,由原医保编办小区、人社小区、邮政宿舍、建委宿舍和龙祥小区等5个零散的老小区,“抱团”成为一个大片区,再引入专业物管为整个片区提供物业服务。二是突出重点。改造中,结合“红色物业”全覆盖工作,按照“进出有门岗、安防有监控、边界有围挡、停车有车位”的基础性物业管理要求,补齐物业进驻所需要的硬件设施短板弱项。2019-2022年,全市累计新增安防智能感知设施及系统535套,新增停车位17881个。三是盘活存量。统筹利用闲置房屋资源、空闲用地等存量资源,“留、改、拆”并举,对标完整社区建设标准,配建居民需要的养老、助餐、停车、文化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。2019年以来,累计新增公服用房9162㎡。如咸安区南昌路和谐小区对原闲置公服用房进行改造翻新,引进全市第一家嵌入社区的香城书房和温泉街道综合文化站,打造国学经典推广中心等文化场所;赤壁市华舟社区改造闲置资产原四四六职工技术学校教学楼、实习车间建立老年人日照中心、幸福食堂。
(三)坚持建管并举,加强长效管理。一是党建引领夯实红色基础。着力构建城市街道大工委、社区大党委、小区党支部三级管理新格局。市、县分“区”包保,选派“第一书记”,建优建强小区党支部核心。2019-2023年,全市纳入改造计划的688个老旧小区均实现了“两委”全覆盖,选出了一帮乐于奉献的“领头羊”,引导居民对改造后的物业管理模式、缴纳必要的物业费用等协商形成共识,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方案的制定、配合施工、质量监督、参与评价和反馈小区改造效果等。二是四级联动建立工作机制。党委政府主导,全面构建行业监管、属地负责、街办组织、社区实施的四方联动工作体系。住建部门主抓,牵头研究制定了《“红色物业”全覆盖专班推进工作方案》《“红色物业”全覆盖工作指导规则》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,明确市、区、街办、社区等具体工作任务。街办社区主责,指导监督辖区内住宅小区“两委”正常运转,落实“三无”小区物业服务主体,确保“三无”小区标准化配建到位。居民群众主体,按“质价相符”的要求,引导党支部、业委会、物业企业“三方联动”,在专管型、托管型、自管型三种模式中,让居民选择满意的物业管理模式。三是以评促建创新监管体系。建立全市物业服务企业诚信档案,实行动态管理,构建物业管理诚信体系。通过公开曝光失信信息,限制市场准入、取消评先评优以及强制清退等方式予以惩戒,倒逼物业服务企业提升诚信度和服务水平。截至去年11月底,已对全市216家物业企业建立企业诚信档案,记录守信失信行为信息共计168条,限制违规企业参与公开招投标47次。同时,加强市场准入机制建设。全面升级执行物业服务企业市场准入备案工作机制,全流程加强前期物业服务招投标管理,形成“优胜劣汰”的市场竞争态势,促进行业健康发展。目前,市城区已引进浙江绿城、上海绿地、广州中海等国内知名物业企业进驻。
老旧小区改造,不仅是房屋和环境的翻新,更是在基层推进的一项社会治理工程。下一步,市住建局将根据提案建议,指导各地积极践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,将老旧小区改造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、社区服务体系建设、居民自治机制建设有机结合,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,确保政府的实事办好、好事办实。
2023年7月10日